文‧林治宇 圖‧蔡承融、林治宇
上一篇「QBT V5.1 – 設計篇」主要是談工作原理和電路設計,這篇就來談使用過程和聲音表現,也就是線材經過 QBT V5.1 熟化之後,到底能夠帶來什麼樣的改變或提升?以及是否值得將線材送去 run-in?試聽過程採用比較有趣的形式 - 集體試聽,而且是用盲測的方式,讓編輯部在沒有預設心理的狀態下試聽,看看能否聽出差別,並且說出差別。結果如何呢?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…
驚奇連連的使用過程
使用 QBT V5.1 的過程可說是驚奇連連,光是笙凱送機器來裝機時,就讓我領教到 QBT V5.1 的「特異功能」。那天是笙凱的國揚帶 QBT V5.1 來裝機,說是裝機,其實只要把 QBT V5.1 擺到一個好操作的地方,插上電源,它就可以開始工作了。我在事前已經特地為 QBT V5.1 空出一個音響架上位置,這個位置背後的空間夠大,人都能直接走進去,之後要拔插各類型線材都很方便。
國揚把 QBT V5.1 直接放到架上的空位,再將電源線插入一旁的電源排插,這個排插上頭也插了其他器材。不過這時國揚沒打開 QBT V5.1 的電源,反倒是請我坐到聆聽座位上,隨便播一首曲子,聽 1 分鐘就好。我心想:「這是幹嘛?不是要教我怎麼用 run 線機嗎?線都還沒 run,先聽起音樂來了。」,我依他所說,聽了 1 分鐘許景淳的《天頂的月娘》,然後他將 QBT V5.1 的電源打開,要我再聽一次。我耐著性子又聽了 1 分鐘,但很奇怪,聲音居然不一樣,不僅音像變得更凝聚,輪廓更清楚,連音場結構也更好了!於是國揚向我解釋說,這是因為 QBT V5.1 內部搭載了自家的 QNR 量子降噪模組,能優化 60 Hz 電源波形,達到電源處理的目的,雖然內建 QNR 是為了淨化 run 線時的電源,使 run 線的效果更好,但因為這台 QBT V5.1 和其他音響器材接在同一個電源排插上,因此它優化電源波形的效果也會及於插在上頭的其他器材,播出來的聲音自然更好了。這就像是買了一台 QNR 單機,具有相同效果,只是 QBT V5.1 內建的 QNR 是特別版本,效果絕不亞於 QNR 單機。
run 兩分鐘就有感
接著國揚從背包裡拿出兩團黑黝黝的東西,原來是兩條捆紮好的俗稱小黑線的黑色電源線,這東西在光華商場一條大概是 80 元。國揚說這兩條小黑線都是全新未使用過的,待會兒就拿其中一條給 QBT V5.1 run 兩分鐘,run 的時間剛好可以用另一條全新小黑線聽《天頂的月娘》,聽完再換 run 過的聽一次,藉此 A/B 比對。這時我心裡又想起 OS:「今天時間有這麼趕嗎?只 run 兩分鐘,會有什麼效果?要是等下我聽不出差別,可別怪我。」,於是我先將沒 run 的全新小黑線接上 MBL N11 前級,聽 1 分鐘《天頂的月娘》,聽完時另一條小黑線也 run 好了,拔下來接上 MBL N11,然後再聽一次《天頂的月娘》,真沒想到,有~差~別,而且是一聽便能察覺的那種差別。沒 run 過的,音場、音像比較散,凝聚性較弱,聲音較為平面,低頻也比較鬆散,有點糊,因此聽起來比較浮。run 過兩分鐘的,凝聚力提升,音像輪廓更清楚,低頻形體也較清晰,頻段比例更明確,聲音更顯沉穩、紮實。
國揚告訴我,小黑線基本上 run 兩分鐘就有感,A/B 比對一聽便知,他們試過太多次了,百試不爽。有些客人也會帶自己的線來試 run,先 run 個幾分鐘,現場試聽後再決定要不要購買單次 QBT 服務。那到底該 run 多久?國揚說主要是看導體結構,而不是線材種類,採用單根粗芯導體的線材需要較長的時間,細芯絞線導體線材所需時間就可以短一點,另外,導體截面積越大,需要的時間也相對較長。一般而言,細芯絞線導體線材差不多 9 至 18 小時就夠了,也就是單次 QBT 服務的最小單位。所謂夠了就是飽和了,再 run 下去的差異不大,繼續 run 也不會壞,不必擔心。平方數大的單芯導體線材就要拉長時間,36 至 72 小時不等,甚至上百小時都還有提升的空間。